2025年3月21-23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0

行业资讯

vivo发起“数字国宝助力计划”,数字技术为文物保护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1-28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漫漫五千年为我们留下的文明成果灿若星河。作为文明成果的代表之一,文物是历史的沉淀,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系。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成为与会专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深入人心,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纷纷创新利用包括环境监测、三维扫描、数字化等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为文物保护注入了活力。

 

2021年1月27日,由vivo发起的“数字国宝助力计划”正式启动,这是vivo运用数字化手段为文物注入活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2.webp


让文物“活起来”,数字技术焕发文物新生

 

运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是三星堆博物馆的创新举措。2020年2月,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通过云展厅的形式向公众开放。此次由vivo发起的“数字国宝助力计划”,正是三星堆博物馆借助vivo科技手段实现文物数字互联行动的延续与创新。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三星堆博物馆的展陈改造与新馆建设、三星堆文化阐释推广与文创开发,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将运用新的数字技术来展示三星堆所衍生的文化。”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表示,数字与文物的互联,为新起点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数字化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敦煌莫高窟开始进行壁画数字化试验。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认为:只有把敦煌石窟所有文物的信息数字化,才能切实地让敦煌石窟信息永久保存,才能真正地让后代永续利用。

 

3.webp

▲ 数字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对拍摄图像进行后期拼接处理

 

在各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敦煌研究院完成了200余个洞窟的图像采集、100余个洞窟的图像处理。如今,全球网民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进入“数字敦煌”资源库,在30个洞窟里进行720度全景漫游。

 

数字化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4.webp


融合创新助文保工作迈上新台阶

 

文物保护,离不开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技术的融合创新。如今,敦煌研究院已经建成并运营国内首个用于文物劣化机理研究的大型多场耦合实验室,首次将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成功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以“数字文保与智慧文博典型示范”荣列“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单体类基地十强榜单”。在距离敦煌3000多公里外的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也充分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出“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和云上展示,构架从古到今的桥梁。


 1.webp


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2000余家博物馆开启了“云展览”模式,吸引了超过50亿人次观览。借助5G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期待在未来,科技不断创新发展,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也让穿越千年的文化得以永续保存,历久弥新。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