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07
12月20日,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2020发布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118个应用场景全面上线运行,标志着郑州成为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树立了全国数字化城市运营的新标杆。
本次大会主题为“城市会思考郑州更美好”,启动上线的118个应用场景涉及善政、惠民、兴业的各个方面,与企业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基本实现了“一脑赋全城、一网治全城、一码通全城、一端惠全城”的技术架构体系。
据介绍,2019年8月,郑州市全面启动“城市大脑”建设,目前郑州城市大脑已建成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稳步推进涵盖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14个业务领域的系统建设,开发系统超过150个、接入59个部门数据,完成118个应用场景,累计归集数据量超过223.7亿。一个“能看见、能感知、会计算”,未来还将更智能的郑州城市大脑已初步建成。
数字化建设让郑州这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在运营、管理中变得“轻盈”。郑州市“1+10”立体化疫情防控系统,被工信部评为“2019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同时入选了国家发改委“中欧数字化抗疫优秀案例”。在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中,郑州数字治理指数排名全国第七,数字生活服务排名仅次于上海、北京、杭州,位列全国第四。
城市大脑助力郑州 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河南日报郑州观察记者 李林
进入信息时代,波澜壮阔的城市图景,正在发生出人意料的改变。城市治理的方式与模式也随之“脱胎换骨”。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后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各地要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市域治理新模式。
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在滔滔黄河水的滋润下,正踏着数字浪潮加快崛起,不断在中国城市中崭露头角。
— 1 —
信息时代,城市已成为要素高度集聚、多元复杂交汇的“巨系统”,城市治理的难度前所未有。郑州作为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要确保城市高效精准施策、安全有序运行,依靠传统人海战术和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实现。推动城市治理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公共服务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推送型转变,迫在眉睫。
2019年8月,郑州全面启动城市大脑项目建设。由此,翻开了打造城市发展现代化新基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平台、城市服务现代化的新载体的鸿篇。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遵循“对标先进、补足短板,郑州特色、全国标杆”的发展战略,以“善政”“惠民”“兴业”为切入点,郑州围绕城市大脑建设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思想、效率、产业、体制的综合变革。
一年来,郑州成立了数字郑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每周六数字郑州领导小组办公室都会牵头召开项目推进会统筹数字郑州建设的工作,数字郑州科技公司利用本地化团队800余名专业人才高效落地。
一年来,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完成了“一脑赋全城、一网治全城、一码通全城、一端惠全城”架构体系的初步搭建,数字郑州形成城市级的计算平台、数据中台、物联网平台、视觉计算平台、区块链平台,构建起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底座,政务数据治理、数字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郑州模式”逐步形成。
一年来,郑州城市大脑通过统一的数字底座,实现计算、存储、数据、网络等各类能力的统建共用,确保“资源一张网、数据全在线”,为各委办局、各县(市、区)提供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服务。涵盖14个业务领域、接入59个部门数据的数字郑州项目,累计归集数据量超过223.7亿。
市民在体验应用场景 河南日报记者邓放摄
一年来,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118个应用场景建设全面收官。在150个领域的数字化系统进行全新开发,到目前为止,形成了全国首个场景最大、场景最全、功能最多的城市大脑。
一年来,“数字战‘疫’”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全国树立了郑州“数字战‘疫’”的“样板形象”。郑州市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入选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数字化抗‘疫’优秀案例”和工信部“2019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
一年来,郑州的数字治理水平迅速跃迁至全国前列。在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中,郑州数字治理指数排名全国第七,数字生活服务排名仅次于上海、北京、杭州,位列全国前四。
用业界的一句评价:一年的“奔跑”,让郑州成了全国城市数字治理的“黑马”!
— 2 —
数字中原,风华“郑”茂。
当超过50%的公积金提取者选择线上服务;当新生开学家长们可以线上为孩子报名;当每批冷链食品可追溯,确保市民的餐桌安全;当呼啸的120急救车赶来,做到病人“上车即入院”的信息保障;当1600多场文化活动可以让老百姓随时在线查看;当城市里8000多部高层电梯用“智慧眼”实时关注与保护乘坐者;当城市户外20余万路视频监控随时为消防救援提供有效信息;当近30万个停车位接入智慧停车系统市民停车不再难;当344万个适龄儿童可以在线查询预约记录……
与会代表在展区参观建设成果展示 河南日报记者邓放摄
此时此刻的郑州,是今非昔比的郑州。
数字在隐形的空间无处不在,它们洞穿一个个壁垒后形成链条,如同发散的大脑神经,奋力延伸,在每一次相互触碰下完成相互打通和相互作用。它们正聚合筑造起一个规模更为庞大、动力更为强劲的空中之城——“线上”郑州。
12月20日的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发布会上,118个应用场景全面上线运行,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
但这些还不是郑州城市大脑一年来建设的“全部”。正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文锋所评价的:郑州城市大脑建设的实践是对特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贵探索。
除了线上“空中之城”的构建,郑州还铺设一条重要的“暗线”——以数字为基础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的搭建。以中原科技城规划建设为龙头,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成立以“城市大脑”项目为牵引的本地产业链,纳入166家本地企业和7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成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通过城市大脑项目建设,撬动郑州数字经济发展,共同把蛋糕做大。
截至目前,郑州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000亿元,数字的背后是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成为加速转型的新蓝海。
— 3 —
50年前,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所提出的“摩尔定律”,在现代信息社会得到了充分的印证:1997年美国为装备新型武器耗资2000万美元提升的计算能力,不过六七年的光景即被日本索尼花费200美元应用于电玩游戏。种种现实说明:叠加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切基于计算能力的发展手段,更新之快,亦如“天上一日人间百年”。
郑州提出城市大脑建设“一年突破、两年看齐、三年领先”的总体目标,以时不我待的奋进脚步,奋力树起数字政府的新标杆,以人民至上创造美好生活,助力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此时,是成果的发布,更是奋进的起步!
用“思考”创造美好生活——透视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2020发布会
河南日报郑州观察记者 李林 陈浩
12月20日,记者从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2020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城市大脑中118个应用场景全面上线运行,标志着郑州树立起全国数字化城市运营的新标杆。
目前郑州城市大脑已建成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稳步推进涵盖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14个业务领域的系统建设,开发系统超过150个、接入59个部门数据,完成118个应用场景。
这118个应用场景直面社会热点、解决民生痛点,通过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切实让市民感受到数字治理城市带来的改革“红利”。
今年3月20日,“全方位、多维度、有温度”的郑州掌上城市综合服务平台——“郑好办”APP全面上线。截至目前,上线运行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已达到542项,公积金提取、契税补贴、居住证申报、水电气暖办理等和生活息息相关事项都可以实现“零跑动”和“掌上办”。
以“郑好办”APP为服务端口,统一市民身份认证,实现公共交通、信息查询、网络购票等“处处畅通”。智慧停车系统已将全市的路侧停车泊位和95%的封闭停车场的近30万个停车泊位接入系统,泊位接入率居全国首位。搭建全市统一移动办公平台“郑政钉”,实现政务数据与业务的融“汇”贯通,使政务业务更加灵动、敏捷。